马德兴:国足放弃九月集训不仅为了选帅,背后原因更为复杂
发布时间:2025.07.18
北京时间7月18日,《体坛周报》记者马德兴发布文章,指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(以下简称“国足”)决定放弃原定于九月的集训安排,此举并非单纯基于选帅考量。
节选内容概述
中国男足在完成东亚杯赛事后已正式解散,国脚们返回国内备战周末的中超联赛。临时主教练久尔杰维奇在随队回国后,将着手准备2007年龄段新一届U20国青队的集训工作。根据原计划,国足的下一次集训应安排在9月的国际足联指定国际比赛窗口期,但当前形势显示,中国足协可能会放弃此次集训机会。值得注意的是,放弃集训并非仅出于选帅考虑,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。
①附加赛资格丧失成为诱因
按照既定规划,中国队的目标是晋级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四阶段附加赛。年初,中国足协在制定国家队计划时,曾计划于9月国际足联指定国际比赛窗口期在国内举办四国赛,以模拟10月的世预赛第四阶段比赛。然而,由于中国队在6月18强赛小组赛倒数第二轮中客场0比1负于印尼队,已提前无缘美加墨世界杯,导致四国赛的意义和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尽管新教练上任后可能将其作为首秀,但实质上已转变为一次“纯热身”性质的练兵。
此外,18强赛结束后,中国足协已宣布与原主教练伊万终止合作,并启动选帅程序。若急于在9月前确定新帅人选,将使选帅工作显得仓促。若继续举办四国赛,则可能需临时教练带队,这对国家队的长期建设不利。同时,临时主教练虽与中国足协有合同,但亦需兼顾其他工作。
②U22国足征战亚洲杯预选赛成主因
国家队征战世预赛虽为首要任务,但步入9月,第七届U23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亦将在该国际比赛窗口期进行。由安东尼奥执教的中国2003年龄段U22国足将主场迎战东帝汶队、北马里亚纳群岛队和澳大利亚队,此赛事实为下半年最为重要的赛事之一。
在外界普遍呼吁国家队换血、年轻化的背景下,新国足主帅上任后,队伍将进一步年轻化。然而,在不久前征战东亚杯的26名球员中,包括王钰栋、刘诚宇、蒯纪闻等三名2005年龄段球员,以及刘浩帆、汪士钦、于金永、吾米提江-玉苏普等四名2003年龄段球员,他们均为安东尼奥执教的U22国足适龄球员,届时将代表U22国足参赛。七名年轻球员的回归,意味着国足在9月组织集训时,将主要依赖老队员。这对新国足而言意义有限,且球迷可能不满。
③9月窗口期高质量对手难寻
首先,中亚足联为优化中亚杯组织,已于去年底确定将今年赛事安排在9月国际足联指定国际比赛窗口期,以确保各参赛队派出最强阵容。因此,中国足协若想在9月主办四国赛,中亚球队将无法来华参赛。
其次,7月11日,泰国足协宣布伊拉克、中国香港、斐济将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第51届泰王杯;印尼足协已邀请科威特、黎巴嫩于9月赴印尼参加三角赛;菲律宾足协年初宣布将于9月组织国际邀请赛,邀请东南亚及其他大洲球队参赛;马来西亚足协因归化球员多效力于海外俱乐部,无法参加中亚杯,临时宣布退出并决定在9月重启默迪卡杯。
据了解,中国足协曾尝试联系俄罗斯队来华参赛,但俄罗斯队既拒绝了中亚足联的中亚杯邀请,也不太愿意来华参赛。
中国足协一度将四国赛规模缩减为“三角对抗赛”。据悉,愿意来华参加中国之队比赛的仅剩新加坡、缅甸。对新国足而言,作为全新起点,从东南亚弱队起步、准备2030年世界杯预选赛,尚可接受。“三角对抗赛”即最初设想的“中国之队中国男足国际邀请赛”成为首选方案。
次选方案是在了解到9月同时有众多国际邀请赛,且确有对手向中国足协发出邀请后,考虑是否接受邀请、前往客场参赛。
中国足协还联系了中亚足联,了解参加中亚杯的可能性,此为第三选项。但考虑到中亚杯8月29日即展开首轮比赛,可能需国内中超联赛提前暂停,足协不得不放弃此选项。
同时,鉴于新赛季(2025-26赛季)亚冠精英联赛和亚冠二级联赛将于9月中旬全面展开,且中超参赛席位自2026-27赛季起将减少一个,中超四队需在2025-26赛季中争取佳绩,以重新夺回“2+1+1”个参赛席位,此亦为中国足球之大事。
因此,在权衡利弊后,国管部上报的方案中包含“9月暂不组织国家队集训”的选项。这便是目前外界盛传的“国足可能9月份不集中”消息背后的真实情况,让足协更好地展开选帅工作,仅是其中之一因,且非主导因素。
至于中国男足国家队是否最终放弃9月集训?目前尚需等待中国足协的官方消息。